中秋民俗:你所不知道的知识产权那些事儿
2014-09-09广州知识产权律师
中秋节与春节、端午节、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。据史籍记载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礼制,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,时日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节”;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,故又称“秋节”、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会”、“仲秋节”;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,故亦称“团圆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、“月夕”、“追月节”、“玩月节”、“拜月节”;在唐朝,中秋节还被称为“端正月”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大致有三种: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、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、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。
从古至今,月亮总是被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与象征。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,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,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。自汉至唐,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,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。至北宋太宗年间,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,取意于三秋之正中,届时万民同庆。中秋之夜,明月当空,清辉洒满大地,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,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,因此,中秋节又被称为“团圆节”,节中的民俗活动主要有赏月、放天灯、吃月饼等。
关于赏月,就不得不提一个美丽的传说,嫦娥奔月。如今大家把这个故事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来纪念美丽的嫦娥,如专利CN201310040294.6,公开了仿真嫦娥奔月设备。此专利通过仿真嫦娥在滑索上的移动,模拟出嫦娥奔向月亮的场景;灯盘上的灯光按照轮廓板的投影分组,控制器控制灯光组逐层点亮,形成月亮从初月到满月的渐变过程;仿真月亮画通过电机的带动,在上转轴及下转轴上转动,用画面重现了嫦娥奔月的场景,美丽,形象。
天灯,又叫孔明灯,俗称许愿灯,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,在中秋月圆夜放飞天空,用于祈福、迎祥、许愿。燃放孔明灯不仅能带来祝福,还能制造温馨浪漫,依旧是时下非常流行的活动。天灯的制作也是有讲究的,例如,专利CN201120544068.8,一种安全防火的孔明灯,这种孔明灯的特点是支架绑绳为防火柔性材料,燃料块固定于支架绑绳中间,在燃料块下方设有一圆弧形的防火阻燃布,防火阻燃布用固定绳绑定在十字形支架绑绳的四个方位,灯体用防火材料制成,改善了以往孔明灯存在的安全隐患。
相信大家都有过中秋吃月饼的习俗。俗话中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,佳节将至,市场上的月饼真可谓琳琅满目,比较有名的当属北京稻香村月饼了,但如何辨别真伪呢北京稻香村月饼有自己的防伪包装,接下来,我们一起盘点一二。
专利CN200730149190.4,保护了一种月饼包装红膜
专利CN201330468005.3;CN201330468832.2;CN201330473681.X;CN201330473682.4;CN201330473683.9;CN201330473684.3;CN201330473685.8分别保护了北京稻香村月饼,不同口味的月饼,其包装也不尽相同。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这些有趣民俗是否也为你的中秋月夜增添了一抹亮色呢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,最后笔者也在这里祝大家中秋快乐,阖家幸福。
作者: 张保彦
来源:合享新创 (微信号:incoshare_ip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