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知识产权律师

您的位置:首页> 法律文集> Robots协议案一审360获胜

Robots协议案一审360获胜

2014-08-21广州知识产权律师

Robots协议案一审360获胜

   百度与360公司爬虫机器人不正当竞争纠纷案,又被称为Robots协议案,是中国搜索领域爬虫机器人竞争第一案,该案关系互联网行业尤其是搜索引擎的基本游戏规则而广泛被业界、政府和网民关注。8月7日,该案宣判,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百度有关不正当竞争的诉求,表明百度单方面利用歧视性Robots协议打击竞争对手的行为不会被公众和法庭所支持,而360则可以继续抓取百度的内容网站。


   百度的Robots协议的特别之处,在于其白名单机制--允许除360之外的搜索引擎访问百度网站,这种白名单在全球是绝无仅有的。为何百度在robots协议面前,采用两套做法主要是为了打击和封堵直接竞争对手360搜索的自由发展。



   据业内人士分析,360的产品一向以迅速扩张著称,当年白手起家的安全产品如此,今日拥有几亿用户并有入口优势的360更不容小觑。搜索是百度的根本,百度不会容忍搜索市场被360分割。“从百度对360的诉讼来看,有不公平竞争之嫌。”知名IT人士于刚表示,把Robots协议的作用强调于奇虎360身上,而自己却在抓取其他搜索引擎内容或网站里的视频、音乐文件时忽视Robots协议。这样的行为,并非Robots协议初衷。


   据庭审资料显示,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前,国内的搜索引擎市场百度占到60%,谷歌占到20%。在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,百度占到了80%的市场。2012年8月16日,360正式推出搜索引擎,并在上线6天后,占据中国搜索市场10%的份额,成为仅次于百度的第二大搜索流量来源。至2013年9月,百度的市场份额从81.49%直线下降到63.14%,而360搜索则占到了19.04%。


   面对360如此快速的发展,百度迅速采取了措施,一方面,将所有来自360搜索的用户请求跳转至百度首页,用户需要二次点击才能得到搜索的结果。另一方面,便是在百度知道、百科、贴吧等产品在Robots文件中禁止360搜索抓取索引。但是根据用户协议,这些内容的版权并不归属于百度,而是归生产和制造这些内容的用户所有。


   百度公司的专家证人,在庭审中表示设置Robots协议主要两方面作用,一是从技术角度,避免网站服务器被攻击瘫痪;二是从内容角度,避免用户留在其他网站而不到自己的网站浏览。而对于限制搜索引擎抓取应有的行业公认合理的正当理由,百度专家证人也表示说不出来。


  补充资料 Robots协议背景:


   据悉,Robots协议由荷兰籍网络工程师Martijn Koster于1994年首次提出,是一个被放置在网站中的.TXT文件,为搜索引擎爬虫做出提示,设置允许与不允许两种语句,网络爬虫据此“自觉地”抓取或者不抓取该网页内容。Robots协议的目的,是为了保障著作权、保护个人隐私,尽可能地让互联网健康发展。


   虽然名为“协议”,但Robots协议只是行业惯用的说法。它既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协议,也不是国际组织采纳的标准,因此不受任何机构保护。

来源:思博网

©2025 广州知识产权律师 技术支持:大律师网